行业技术
慈安为什么不斗倒慈禧?慈安-比慈禧更为厉害的角色
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,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慈安太后,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。慈安是三等承恩公、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。咸丰二年(1852年),15岁的慈安经过选秀入宫,被封为贞嫔。年轻的慈安与咸丰情投意合,很快获得专宠,并在当年十月晋封皇后。
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,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慈禧太后,虽然后来独揽大权风光无限,但在入宫之处,她的发展轨迹却远远不如慈安。慈禧比慈安大两岁,与慈安都是在咸丰二年入宫,仅仅获封懿嫔。直到咸丰六年她生下皇子同治后,才得到咸丰另眼相看,晋升为懿贵妃。同治帝登基后,她才获得皇太后封号。
从咸丰十一年(1861年)咸丰驾崩开始,慈安与慈禧同时获封皇太后,由于同治帝年幼,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。从此,两宫太后成为紫禁城内最尊贵的两个女人,两人同时参与处理国事,执掌六宫,长达20年。按照清宫惯例,慈安为先朝皇后,身份较为尊贵,但慈禧却是同治帝生母,因此两人地位表面上以慈安为尊,实则相差不大。
两宫太后并存期间,有一个名叫信修明的小宦官,曾经先后服侍过慈安和慈禧。他在回忆录《太监谈往录》中,曾经详细对比了两宫太后为人处世的很多不同之处。据他回忆,慈安太后性情温和绵软,宽宏大度,与世无争。
慈安虽然贵为大清皇太后,为人却毫无架子 ,非常关心、体谅下人,从来不责打下人,即使他们犯了错也只是轻描淡写说几句而已,宦官婢女们背后称赞她为“真正佛心主子”。信修明服侍慈安数年,“终不曾看见过东老佛爷打人骂人”,一次也没有。
但慈禧的性格却截然不同。与慈安相比,她明显要刚烈暴躁许多,而且眼里不揉沙子,驭下严苛。她对待身边下人如宦官、婢女等人,既挑剔又严厉,谁稍有过错落到她眼里,动不动,要么掌嘴、要么杖责。慈禧所住的慈宁宫内,几乎每天都有下人因为犯错被责打,噼里啪啦的竹竿子打在身体上的声音、受刑者的哀嚎,每日不绝于耳。
但奇怪的是,慈安待人宽仁,慈禧待人严厉,动不动就是一顿毒打,但宫内的宦官们还是普遍愿意跟着慈禧干,不愿意跟慈安。信修明最初对此困惑不解,询问宫里的老宦官小辫张后,才得知原因。
原来,那些肯进宫当宦官的人,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赤贫人家的子弟,往往目不识丁,不知礼义,也根本不晓得宫里的诸多规矩,和待人接物的处世技巧。慈安待下宽容,宦官们往往跟了她几年,仍然对宫里规矩一知半解,也学不到什么处世之道。
但慈禧驭下严厉,动辄打骂,宦官们时刻身处如履薄冰的险境,事事上心,反而很快就能牢牢掌握宫里的规矩制度和禁忌,该做的事无不尽心尽力,不该做的事不敢越雷池一步,还学会了如何应对处理方方面面人际关系,一生受用不尽。
另一方面,慈安虽然善待下人,但内心深处却对这些下人们毫无信任与亲近感,从不肯对他们委以重任,以至于即使跟她几年,也不能在职务地位上有什么升迁,卑微一生。慈禧则不然,虽然驭下严厉,但如果谁能力出众,精明能干,她也会毫不吝惜予以升职提拔,在她手下,一手带出了安德海、李莲英、崔玉贵等大宦官,他们作为慈禧的心腹,呼风唤雨神通广大,成为朝中的大红人。
宦官们为了自己能有个好的前程,无不盼望着能成为像安德海李莲英那样的人物,因此愿意跟着慈禧。换而言之,跟着慈禧有熬头,有盼头。如此一来,出现这种结果也就不奇怪了
慈安为什么能当皇后?慈安是谁的皇后
你真的了解慈安太后吗?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。
我们所知道的慈安太后一直都是和慈禧太后两宫并尊,垂帘听政,后又被慈禧太后的花言巧语所蒙蔽,因宽厚仁慈而丧失了权力。慈安太后的死因也有些离奇突然,好像与慈禧太后脱不了关系。
但是真实的慈安太后其实也很有手腕,她地位显赫,深得丈夫咸丰帝的信任。咸丰皇帝临终之时,把国家的最高权力交予慈安太后,一枚“御赏”印让她拥有了最高的决断力,尤其是制约慈禧太后的能力。原本对政治不怎么关心的慈安太后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年幼的同治皇帝即位之后,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,“慈安优于德,慈禧优于才”,但是两个人的地位差距是非常明显的,一些小事都由慈禧太后处理,但是当面临有关于国家安危的大问题的时候,都是由慈安太后出面决断的。慈安太后堪称整个清代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
慈安太后出自钮钴禄氏,在咸丰二年经选秀入宫,她进宫时间是四月份只被封为贞嫔,但是五月份就诏晋皇贵妃,六月份就被拟为皇后,在十月份就被正式册立为皇后。因为晋升速度太快,中间嫔妃册封的典礼都没有举行。
从贞嫔到皇后只花了短短不到六个月的时间,当时的她只有十六岁。这与她的家族显赫有很大的关系,也与咸丰帝对她的宠爱不无关系。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
慈安太后具有母仪天下的品质,她宽厚仁慈,勤俭有道,不仅得到了咸丰帝的尊敬,朝臣百姓对她也交口称赞。
百姓之中甚至有“东宫偶行一事,天下莫不额手称颂”的传言。
因为新即位的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,慈安太后提议与慈禧太后共同住在一个宫里面,她对慈禧说:“我们两个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,难免中间会有人挑拨是非,如果我们能够朝夕相处,坦诚相见,就会减少很多误会。”
这个举动其实是很高明的,她想跟慈禧太后搞好关系,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,也为了今后同治帝和慈禧不要一起排挤或者架空她,她一直在用德行和友善感动慈禧。慈禧也在尽力地讨好慈安太后,两人共同执政的日子里几乎没有什么明面上的矛盾。
日后的同治帝和光绪帝对慈禧太后也多有不满,他们跟慈安太后的关系要好多了。诛杀安德海
慈安太后下令除掉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,这个安德海恃宠生娇,对小皇帝同治都不看在眼里,他挑拨慈禧太后和同治帝的关系,使得慈禧太后经常训斥同治帝,同治帝对安德海实在是恨之入骨。
安德海还贪得无厌,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出宫游玩并且借机敛财,他一路上太过张扬,被一个知县捉到了,慈安太后得知立即下令将其就地正法。慈禧虽有不满,却不敢多言。杀死安德海这件事让朝野上下都觉得太快人心。
错失良机,徒留祸患
慈安太后手上有一个密诏,是咸丰帝留下来制约慈禧太后的,因为慈禧太后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,但是慈安太后还是在慈禧的蒙骗下选择站在慈禧的一边。
第一、慈安没有听从咸丰帝的遗诏,跟随慈禧一起与顾命八大臣争权,慈禧开始掌握清政府最高政权长达40余年。
第二、慈安太后太过老实,烧毁了咸丰帝留下的密诏,她竟然真的相信慈禧太后会安守本分。
慈安太后的死亡其实疑点重重,两宫太后虽然明面上没有撕破脸,但是慈禧太后因为有着慈安的制约,权力无法得到彻底的施展。加上安德海事件处理上,慈禧太后肯定会心生不满,慈安太后的死亡对慈禧来说有百利无一害。
没有慈安太后的制约,慈禧太后开始彻底解放。她生活奢华,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优先考虑,这肯定是节俭的慈安太后所不能容忍的。
慈安太后虽然对朝政没有太大的兴趣,但是她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软弱无能之辈,这个太后一生显赫,站在权力的最高处,只是她斗不过慈禧太后,没有能力收拾清王朝的烂摊子。